【史记刺客列传荆轲原文及翻译】《史记·刺客列传》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史记》中的一篇,记载了春秋战国时期几位著名刺客的事迹。其中,“荆轲”一篇尤为著名,讲述了荆轲刺秦王的壮烈故事。本文将对《史记·刺客列传·荆轲》的原文进行简要总结,并附上对应翻译,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历史篇章。
一、文章
《荆轲传》主要讲述了荆轲作为燕国的刺客,受太子丹之托,前往秦国刺杀秦王嬴政的故事。荆轲原本是齐国的游士,因擅长剑术和谋略而受到燕太子丹的重用。他以“献地图”为由接近秦王,最终在秦宫中试图行刺,但失败被杀。此事件成为历史上著名的“荆轲刺秦”典故,展现了刺客的忠诚与悲壮。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卫人谓之庆卿。 | 荆轲是卫国人。他的祖先原是齐国人,后来迁到卫国,卫国人称他为庆卿。 |
及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求贤士,欲报秦。 | 当燕太子丹在秦国做人质时,逃回燕国,寻求贤士,想要报复秦国。 |
太子曰:“愿得将军之头以献秦王,秦王必喜而见臣。” | 太子说:“希望得到将军的头颅献给秦王,秦王一定高兴并接见我。” |
荆轲曰:“此国之大事,臣请得从事焉。” | 荆轲说:“这是国家的大事,我请求参与这件事。” |
于是太子豫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 | 于是太子预先寻找天下的锋利匕首,得到了赵国人徐夫人的匕首,花费百金,让工匠用毒药浸泡它。 |
乃令秦舞阳为副。 | 于是让秦舞阳作为副手。 |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 到达秦国后,带着千金的财物,厚赠秦王的宠臣中庶子蒙嘉。 |
嘉因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举兵以逆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 蒙嘉趁机对秦王说:“燕王确实畏惧大王的威势,不敢出兵对抗,愿意全国归顺,如同诸侯一样,向您进贡,像郡县一样服从。” |
秦王大悦,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 | 秦王非常高兴,于是穿上朝服,安排九位傧相迎接,会见燕国的使者。 |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柙,以次进。 | 荆轲捧着樊於期的头颅匣,秦舞阳捧着地图匣,依次上前。 |
至陛,秦武阳色变振恐,荆轲顾笑武阳,前谢曰:“北蕃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得毕使于前。” | 到了台阶前,秦舞阳脸色发白,十分恐惧,荆轲回头笑着对秦舞阳说:“北方边远地区的粗人,从未见过天子,所以害怕,希望大王稍微宽容他,让他能在您面前完成使命。” |
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 秦王对荆轲说:“起来,拿走武阳拿着的地图!” |
轲既取图,奏之,图穷而匕首见。 | 荆轲拿到地图后,展开呈上,地图展开后,匕首显露出来。 |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 于是用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握着匕首刺向秦王。 |
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 | 尚未靠近秦王身体,秦王惊慌,自己站起身来,衣袖被撕裂。 |
荆轲逐之,秦王环柱而走。 | 荆轲追赶,秦王绕着柱子逃跑。 |
诸侍医持药囊以投轲,轲被六创,遂死。 | 侍从医生拿着药袋投向荆轲,荆轲身受六处伤,最终死去。 |
三、总结
《史记·刺客列传·荆轲》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荆轲刺秦这一历史事件的全过程。文章不仅展示了荆轲的智勇与忠诚,也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复杂关系与政治斗争。荆轲虽败,却因其英勇无畏的精神,成为中国古代文化中“刺客”形象的代表之一。
通过本篇原文与翻译的对照,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司马迁笔下这位传奇人物的历史地位与精神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