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有哪些】《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部丛书,由清代乾隆年间组织编纂,历时十余年完成。它不仅是一部文献总集,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象征。《四库全书》的编纂目的是为了整理和保存历代典籍,便于后人查阅与研究。
虽然《四库全书》的内容极为丰富,但其分类体系也较为复杂。为了更好地了解它的内容构成,下面将从整体结构、分类体系以及主要内容三个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整体结构
《四库全书》分为四个部分,即“经、史、子、集”四大类,故称“四库”。每一类下又细分多个门类,涵盖了古代中国各类重要典籍。
- 经部:主要收录儒家经典及其注释。
- 史部:包括正史、编年史、地理、政书等历史类书籍。
- 子部:涵盖诸子百家、艺术、科技、医学等非儒家思想的著作。
- 集部:收录历代文人诗文词赋等文学作品。
二、分类体系简述
类别 | 内容说明 | 举例 |
经部 | 儒家经典及注疏 | 《易经》《尚书》《论语》《孟子》等 |
史部 | 历史文献与地理志 | 《史记》《资治通鉴》《水经注》等 |
子部 | 百家学说与实用技艺 | 《庄子》《韩非子》《天工开物》《本草纲目》等 |
集部 | 文学作品与文集 | 《文选》《全唐诗》《东坡七集》等 |
三、主要内容概览
《四库全书》共收录图书约3500种,总计约7.7万卷,约3.6亿字。其中:
- 经部:约1700种,占总数的48%左右;
- 史部:约900种,占25%左右;
- 子部:约600种,占17%左右;
- 集部:约300种,占8%左右。
这些书籍涵盖了从先秦到清初的大量文献,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四、总结
《四库全书》不仅是清代官方对古代文献的一次系统整理,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它按照“经、史、子、集”的分类方式,全面覆盖了中国古代的知识体系。尽管在编纂过程中也存在删改、禁毁等情况,但它仍然保留了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
如需进一步了解某一部分的具体内容或某本书的背景,可结合具体目录进行深入研究。
项目 | 内容 |
名称 | 四库全书 |
编纂时间 | 清代乾隆年间(1773年—1782年) |
分类 | 经、史、子、集 |
收录数量 | 约3500种 |
总卷数 | 约7.7万卷 |
字数 | 约3.6亿字 |
主要作用 | 整理古籍、保存文化、便于研究 |
如你对《四库全书》中某一部分感兴趣,可以继续深入了解,例如“经部”中的经典注释,“子部”中的科技与哲学著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