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丘之貉指什么意思】“一丘之貉”是一个常见的成语,用来形容同一类人或同类事物。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同一个山丘里的狐狸”,引申为“同类中的坏人”或“彼此相似的人”。它常用于批评那些行为恶劣、品质低下却相互勾结的人。
一、成语释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一丘之貉 |
拼音 | yī qiū zhī hé |
出处 | 出自《汉书·东方朔传》:“一丘之貉,何足道哉!” |
字面意思 | 同一个山丘里的狐狸 |
引申含义 | 同类中的坏人;彼此相似的人;没有区别的人 |
用法 | 多用于贬义,形容人与人之间的相似性,尤其是负面特质 |
近义词 | 同流合污、狼狈为奸、沆瀣一气 |
反义词 | 良师益友、志同道合、清白正直 |
二、成语解析
“一丘之貉”原本是古代对狐狸的一种称呼。在古代,狐狸常常被视为狡猾、阴险的象征。因此,“一丘之貉”最初可能带有贬义,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比喻,用来形容一群行为不端、道德低下的人。
这个成语常用于批评某些群体,比如腐败官员、黑社会成员等,强调他们虽然表面上看似不同,但本质上都是“同类”,甚至互相勾结、沆瀣一气。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批评腐败现象 | “这些贪官污吏,不过是‘一丘之貉’,都是一样的贪婪。” |
描述不良团伙 | “这帮人整天在一起,全是‘一丘之貉’,没一个好人。” |
对比不同人 | “他和那个恶霸不是‘一丘之貉’,一个是正直的商人,一个是地痞流氓。” |
四、注意事项
- 情感色彩:该成语多用于贬义,不宜用于中性或褒义场合。
- 适用对象:适用于描述人或群体,而非具体事物。
- 搭配使用:常与“同流合污”“狼狈为奸”等成语连用,增强表达效果。
五、总结
“一丘之貉”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表达了对同类人(尤其是负面人物)的批评与否定。通过了解其出处、含义及使用方式,可以更准确地运用这一成语,避免误解或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