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关之鸠在河之洲】《诗经·关雎》是《诗经》中的开篇之作,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爱情诗之一。其中“关关之鸠,在河之洲”一句,描绘了一幅自然和谐、情感细腻的画面,奠定了全诗的意境基调。
一、
“关关之鸠,在河之洲”出自《诗经·周南·关雎》,原文如下:
>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句话的意思是:水鸟“雎鸠”在河中的小洲上鸣叫,声音和谐悦耳;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理想的配偶。
此句以自然景物起兴,引出对理想爱情的向往。通过“关关”拟声词,表现了鸟儿的和鸣,象征着美好的爱情;“河之洲”则营造出一种宁静、纯净的氛围,为后文的爱情描写铺垫。
二、关键信息整理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诗经·周南·关雎》 |
原文 |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作者 | 不详(《诗经》为集体创作) |
体裁 | 古代诗歌 |
意象 | 雎鸠、河洲、淑女、君子 |
主题 | 爱情、婚姻、理想 |
艺术手法 | 起兴、比兴、拟声 |
文化意义 | 中国最早的爱情诗之一,影响深远 |
三、文化背景与解读
“关关之鸠”指的是“雎鸠”,是一种水鸟,常成对出现,象征忠贞不渝的爱情。古人常用这种鸟来比喻夫妻恩爱。而“在河之洲”则描绘了一个静谧、优美的自然环境,使整首诗充满了诗意与浪漫。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表达了古代对理想女性的期待,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婚姻和家庭的重视。这种爱情观既含蓄又真诚,体现了古代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四、结语
“关关之鸠,在河之洲”不仅是一句诗,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它承载着古人对爱情的向往、对自然的赞美以及对生活的热爱。至今仍被广泛引用,成为中华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诗句之一。
如需进一步探讨《关雎》的全文解析或其在现代文学中的影响,可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