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尔不凡出自哪里】“卓尔不凡”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或事物卓越、出众,与众不同。它不仅在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在日常生活中也广泛用于赞美他人或自身具备非凡的才能或品质。
一、
“卓尔不凡”最早出自《论语·子罕》:“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虽然这句话本身并没有直接使用“卓尔不凡”,但后世文人根据孔子的思想发展出了类似的表达。而“卓尔不凡”这一成语,更常见于后世文献中,尤其是汉代以后的典籍,如《后汉书》《三国志》等。
该成语的核心含义是:突出、超群、不同凡响。它强调的是一个人在思想、行为、才华等方面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特质。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卓尔不凡 |
出处 | 《论语》及后世文献(如《后汉书》《三国志》) |
原意 | 形容人或事物突出、超群,不平凡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赞美他人的才华、品德或成就 |
相关典故 | 孔子对“德”的重视,后世文人对“卓越人格”的追求 |
近义词 | 出类拔萃、鹤立鸡群、卓然不群 |
反义词 | 平庸无奇、随波逐流、默默无闻 |
三、结语
“卓尔不凡”虽非出自某一部特定的经典著作,但其精神内核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它不仅是对个人能力的肯定,更是对道德修养和人生境界的追求。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激励人们不断超越自我,追求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