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桥明月夜下一句】一、
“二十四桥明月夜”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全诗为:
>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其中,“二十四桥明月夜”是诗中的经典名句,描绘了秋夜扬州的静谧与美丽,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二十四桥明月夜”的下一句是“玉人何处教吹箫”,意思是:在这样的明月之夜,那位美人(玉人)又在何处教人吹箫呢?这句诗不仅写景,也寄托了诗人对友情的牵挂与惆怅。
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首诗及其背景,以下是一份关于“二十四桥明月夜”及其下一句的简要总结表格: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诗句出处 | 唐代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
原文诗句 |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
诗句含义 | 描绘秋夜扬州的美景,同时表达对友人韩绰的思念之情。 |
“二十四桥明月夜” | 指的是扬州二十四桥在明月下的静谧景象,象征着江南的温柔与诗意。 |
下一句 | 玉人何处教吹箫 |
下一句含义 | 表达诗人对友人(玉人)的怀念,也带有一丝孤独与惆怅。 |
诗歌风格 | 清新淡雅,意境深远,富有画面感与情感色彩。 |
作者简介 | 杜牧,晚唐著名诗人,擅长写景抒情,风格俊爽清丽。 |
三、结语
“二十四桥明月夜”不仅是杜牧笔下的经典意象,也成为了后世文人吟咏江南风物的重要符号。通过“玉人何处教吹箫”这一句,我们不仅能感受到诗人对友人的深情,也能体会到一种超越时空的诗意情怀。这首诗至今仍被广泛传诵,成为中华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