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以善小而不为是谁的名言】“莫以善小而不为”是一句广为流传的古语,常被用来鼓励人们不要忽视微小的善行。这句话强调了积少成多、勿以善小而不为的道理。那么,这句话到底出自谁之口呢?以下是对该问题的详细总结与分析。
一、
“莫以善小而不为”出自《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中的一段记载,是刘备临终前对刘禅的遗诏中提到的。原文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要因为坏事小就去做,也不要因为好事小就不去做。它体现了儒家思想中重视道德修养和行为积累的理念。
虽然这句话在历史上最早出现在《三国志》,但在后世被广泛引用和传播,成为许多文人、学者和政治家推崇的处世格言。
二、表格对比
项目 | 内容 |
名言原文 |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
出处 |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刘备临终遗诏) |
出处时间 | 约公元223年(三国时期) |
含义 | 不要轻视小的坏事,也不要忽视小的善事 |
流传情况 | 后世广泛引用,成为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
作者 | 刘备(据《三国志》记载) |
是否有争议 | 部分学者认为可能为后人附会或整理者所加 |
三、延伸思考
尽管“莫以善小而不为”常被认为是刘备所说,但也有学者指出,这一说法可能并非完全出自刘备之口,而是后人根据其治国理念进行提炼和总结的结果。不过,无论其确切出处如何,这句话所传达的道德观念早已深入人心,成为中华文化中重要的伦理思想之一。
在现代社会,这句话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无论是个人修养还是社会管理,都应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才能实现长远的目标与价值。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历史背景或引申意义,可参考《三国志》及相关研究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