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中心论点句】《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寓言式散文,通过“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揭示了人才被埋没、识才者难寻的社会现实。本文旨在总结《马说》的中心论点,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呈现。
一、文章
《马说》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为核心思想,表达了作者对人才被忽视、识才之人稀少的感慨。文章借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批判了当时社会对人才的不重视和埋没现象,呼吁统治者能够发现并重用人才。
文中通过对比“千里马”与“食马者”的行为,揭示了人才得不到赏识的原因:一是缺乏识别人才的人(伯乐),二是人才自身也缺乏表现的机会或能力。韩愈借此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二、中心论点句分析表
内容 | 解析 |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 强调识才者的重要性,没有伯乐,千里马也无法被发现。 |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 直接点明文章的中心论点,指出人才虽多,但能识别他们的人却很少。 |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描述了对人才的错误对待方式,进一步说明人才被埋没的原因。 |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 表达作者对人才被忽视的感叹与不满,带有强烈的讽刺意味。 |
三、结语
《马说》虽然短小精悍,但寓意深刻,不仅表达了作者对人才命运的关注,也反映了封建社会中人才难以被真正重视的普遍现象。其核心论点“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应重视人才的发现与培养,避免因无知或偏见而错失良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