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逸夫楼】“北大逸夫楼”是北京大学校园内一座具有重要学术与文化意义的建筑,以其独特的设计和功能布局深受师生喜爱。作为北京大学的重要地标之一,逸夫楼不仅是教学与科研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人文内涵。
一、
北大逸夫楼位于北京大学东校区,是北京大学图书馆的一部分,由香港著名企业家邵逸夫先生捐资建设。该楼于1998年正式启用,是当时国内高校中较为先进的现代化图书馆建筑之一。逸夫楼不仅在建筑风格上体现了现代与传统的结合,还在功能布局上充分考虑了师生的学习与研究需求,成为北大学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信息表格
项目 | 内容 |
名称 | 北大逸夫楼 |
全称 | 北京大学逸夫图书馆 |
位置 | 北京大学东校区(原燕园) |
建成时间 | 1998年 |
捐资人 | 香港邵氏兄弟创始人邵逸夫先生 |
建筑风格 | 现代主义风格,融合中国传统元素 |
建筑面积 | 约2.5万平方米 |
主要功能 | 图书馆、阅览室、研究室、会议厅等 |
藏书量 | 超过300万册(含电子资源) |
特色设施 | 数字化学习空间、多媒体教室、自助服务设备等 |
文化意义 | 北京大学标志性建筑之一,象征教育与公益精神 |
三、结语
北大逸夫楼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北大精神的象征。它见证了无数学子的成长与奋斗,也承载着一代又一代北大人对学术的追求与热爱。无论是外观设计还是内部功能,逸夫楼都体现了现代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方向,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与研究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