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原文翻释】一、原文与翻译总结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面对国家破碎、战乱纷飞时的深切感慨,同时也描绘了春天里城市荒凉、草木繁茂的景象,形成强烈的对比,抒发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以下是该诗句的原文与翻译总结:
原文 | 翻译 | 意义 |
国破山河在 | 国家破碎,山河依旧存在 | 表达对国家灭亡的悲痛,但自然依旧存在 |
城春草木深 | 城市春天草木茂盛 | 描写战后城市的荒凉景象,草木却依然生长旺盛 |
二、诗句背景与情感分析
杜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作品多反映社会动荡、人民疾苦。《春望》创作于安史之乱期间,当时唐朝国力衰微,战乱不断,百姓流离失所。
“国破山河在”一句,表面写景,实则寄托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深刻思考。虽然国家已经破败,但山河依旧壮丽,暗示自然永恒,而人世无常。
“城春草木深”则通过春天的生机反衬出战争带来的荒凉。原本应是繁华的城市,如今却满目疮痍,唯有草木在废墟中顽强生长,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希望。
三、艺术特色与文学价值
1. 对比手法:将“国破”与“山河在”、“城春”与“草木深”进行对比,增强情感冲击力。
2. 借景抒情:通过描写自然景色表达内心情感,情景交融,含蓄深远。
3. 语言凝练:仅用十字便传达出丰富的思想内容,体现了杜甫诗歌的高度概括性与艺术感染力。
四、总结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不仅是杜甫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写照,也是他对人生、历史的深刻思考。这两句诗以其简洁的语言、深刻的内涵和强烈的情感,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至今仍被广泛传诵与研究。
如需进一步了解《春望》全诗或杜甫其他作品,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