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乎其神出处于哪里】“神乎其神”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事情或技艺高超、难以捉摸,达到极高的境界。那么,“神乎其神”这个成语到底出自哪里?下面将从出处、含义、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
“神乎其神”最早见于《庄子·齐物论》。原文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虽然文中没有直接出现“神乎其神”,但后世在引用和演变中逐渐形成了这一说法。
后来,《史记·项羽本纪》中也有类似表达:“项王曰:‘此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虽未直接使用该词,但其意境与“神乎其神”相似。
现代语境中,“神乎其神”多用于形容技艺、方法、现象等非常神奇、难以解释,甚至接近玄妙的程度。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神乎其神 |
出处 | 最早见于《庄子·齐物论》,后世文献如《史记》中也有类似表达 |
含义 | 形容事物或技艺高超、难以捉摸,达到极高的境界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技术、行为、现象等极其神奇、不可思议的情况 |
近义词 | 巧夺天工、鬼斧神工、不可思议 |
反义词 | 普通、平常、平淡 |
示例句子 | 他的魔术表演神乎其神,观众都惊叹不已。 |
文化背景 | 源自道家思想,强调自然与人的和谐,体现对高超技艺的敬仰 |
三、降低AI率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