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的解释及出处】一、
“博览”一词,常用于形容一个人知识广博、见闻丰富。在古代文献中,“博览”多指广泛阅读、涉猎多种书籍或知识领域;在现代语境中,则更多强调对各类信息的广泛了解和吸收能力。
该词最早出现在古代典籍中,如《后汉书》《三国志》等,均以“博览群书”等形式出现,用以赞美学者博学多才。随着时代发展,“博览”逐渐从单纯的读书扩展到对各种知识、文化、技术的全面了解。
为了更清晰地展示“博览”的含义及其出处,以下将通过表格形式进行归纳整理。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含义 | 出处 | 释义说明 |
博览 | 广泛阅览、涉猎多种书籍或知识 | 《后汉书·王符传》 | 指广泛阅读,不局限于某一领域 |
博览 | 见闻广博、知识丰富 | 《三国志·魏书·王朗传》 | 形容人学识渊博,见识广 |
博览 | 看得广、读得多 | 《晋书·王导传》 | 强调阅读量大,知识面广 |
博览 | 广泛了解、通晓多种事物 | 《宋史·李纲传》 | 指对各种知识、事理都有所了解 |
博览 | 广泛学习、积累知识 | 《明史·刘基传》 | 表示通过不断学习,掌握大量知识 |
三、结语
“博览”不仅是对阅读量的描述,更是对个人学识和视野的肯定。古人重视“博览群书”,今人则更注重“博览万物”,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拥有广泛的认知和知识结构,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以上表格可以看出,“博览”一词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但核心意义始终围绕着“广博”与“知识丰富”展开。无论是古代文人还是现代学者,都应具备“博览”的精神,以拓宽视野、提升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