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行其道简单介绍】“大行其道”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周易·系辞上》:“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后来被引申为“广为流传、盛行于世”的意思。该词常用来形容某种思想、做法、潮流等在社会中广泛传播并被普遍接受。
在现代语境中,“大行其道”多用于描述某种现象或趋势成为主流,比如科技发展、文化潮流、商业模式等。它不仅表达了事物的流行程度,还隐含了其影响力和持续性。
一、
“大行其道”原意指大道通行无阻,后引申为某种理念、行为或现象广泛流行、被普遍接受。它强调的是事物的普及性和影响力,常用于描述社会中的主流趋势或主流思想。该成语在日常交流和书面表达中使用频繁,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说明 |
成语名称 | 大行其道 |
出处 | 《周易·系辞上》 |
原意 | 大道通行无阻,比喻正道畅通无阻 |
引申义 | 指某种思想、做法、潮流等被广泛传播并被普遍接受 |
现代用法 | 描述社会中的主流趋势、流行现象、普遍接受的理念等 |
使用场景 | 新闻报道、学术分析、日常生活对话等 |
适用对象 | 思想、文化、技术、政策、商业模式等 |
语义特点 | 强调流行度与影响力,带有积极或中性的评价色彩 |
注意事项 | 避免滥用,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其褒贬色彩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大行其道”不仅是对现象的描述,更是一种对社会趋势的观察和评价方式。在实际应用中,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语境变化,有助于更准确地使用这一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