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犀擢象是什么意思】“拔犀擢象”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原意是指选拔贤才,比喻选用人才时要像挑选犀牛和大象一样慎重、严格。现在多用于形容选拔人才时非常谨慎,注重品质与能力。
一、成语释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拔犀擢象 |
拼音 | bá xī zhuó xiàng |
出处 | 《左传·宣公十五年》 |
本义 | 挑选犀牛和大象,比喻慎重选择 |
引申义 | 比喻选拔人才时要谨慎、严格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正式场合或书面语中,强调对人才的重视 |
近义词 | 精挑细选、慎选贤才 |
反义词 | 草率从事、滥竽充数 |
二、详细解释
“拔犀擢象”中的“拔”和“擢”都有选拔、提拔的意思,“犀”和“象”是古代珍贵而难得的动物,象征着稀有和高贵。因此,这个成语原本是用来形容在挑选重要人物或物品时,要像挑选犀牛和大象那样认真、严谨。
后来,这个成语被引申为一种选拔人才的方式,强调在选拔过程中要注重德行、才能和潜力,不能轻率行事。它常用于形容领导或组织在用人时的审慎态度,体现出对人才价值的高度重视。
三、使用示例
1. 在人事管理中:
公司在招聘关键岗位时,始终坚持“拔犀擢象”的原则,确保每一位员工都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
2. 在教育领域:
教育部门在选拔优秀教师时,也秉持“拔犀擢象”的理念,注重教学能力和师德修养。
3. 在历史典故中:
古代君主常以“拔犀擢象”来形容自己任人唯贤、不拘一格的用人之道。
四、结语
“拔犀擢象”不仅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更是一种值得推崇的人才选拔理念。在现代社会,无论是在职场、教育还是政府管理中,这种慎重、严谨的态度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在面对人才选择时,应当更加理性、客观,以确保人才的质量和组织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