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重道远这个成语出自】“任重道远”是一个常用于形容责任重大、使命艰巨的成语。它源自中国古代的经典文献,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一、
“任重道远”这一成语最早见于《论语·泰伯》篇,是孔子对弟子曾子所说的一句话:“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有志向的人,必须要有坚强的意志和宽广的胸怀,因为他的责任重大,而且前方的道路漫长而艰难。
该成语后来被广泛引用,用来形容一个人肩负重任,需要长期努力和坚持。在现代语境中,“任重道远”不仅用于个人,也常用于国家、社会或组织的发展过程中,强调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表格展示
成语 | 出处 | 原文 | 释义 | 现代用法 |
任重道远 | 《论语·泰伯》 |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 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 形容肩负重大责任,需长期努力。 |
出处作者 | 孔子(记录者为弟子) | —— | —— | —— |
语义来源 | 古代儒家思想 | —— | —— | —— |
文化影响 | 鼓励人要有担当与毅力 | —— | —— | —— |
三、结语
“任重道远”不仅是对个人品德的要求,更是对社会责任的呼唤。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应保持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无论是在个人成长、事业发展,还是国家和社会的进步中,这种精神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