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毫之末的意思是什么】“秋毫之末”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原意是形容人的眼睛非常敏锐,能看清秋天鸟兽身上最细小的毛发末端。后来这个成语被引申为形容极其细微的事物或现象。
一、总结说明
“秋毫之末”本义指极细小的东西,常用来比喻事情的细节或微不足道的部分。在现代语境中,它更多用于强调事物的细微之处,也常用于表达对细节的关注或对小事的重视。
二、详细解释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孟子·梁惠王上》 |
字面意思 | 秋天鸟兽的毛发末端,极其细小 |
引申意义 | 极其细微的事物或细节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强调关注细节或小事 |
近义词 | 微不足道、蛛丝马迹、毫厘之间 |
反义词 | 庞然大物、显而易见、巨大无比 |
例句 | 他做事总是细致入微,连秋毫之末都不放过。 |
三、使用场景
- 文学作品:常用于描写人物细致入微的性格。
- 日常交流:用于形容某件事非常小,不值得过分关注。
- 哲学思考:有时用于探讨“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
四、注意事项
虽然“秋毫之末”有正面意义,但在某些语境中也可能带有贬义,表示过于挑剔或钻牛角尖。因此,在使用时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其具体含义。
如需进一步了解类似成语或古文解析,可继续查阅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