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问答 >

烛之武退秦师的译文与原文

2025-08-22 05:08:38

问题描述:

烛之武退秦师的译文与原文,卡了好久了,麻烦给点思路啊!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22 05:08:38

烛之武退秦师的译文与原文】《烛之武退秦师》是《左传》中一篇经典的历史散文,讲述了郑国在危难之际,通过烛之武的智慧和口才,成功说服秦国撤军的故事。这篇文章不仅展现了古代外交的智慧,也体现了个人在历史关键时刻的重要作用。

一、文章总结

《烛之武退秦师》发生在春秋时期,晋国和秦国联合围攻郑国,郑国形势危急。郑文公派烛之武前往秦营,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指出如果秦攻郑,只会对晋国有利,而对秦并无好处。最终,秦穆公被说服,撤兵回国,晋国也随后撤军,郑国得以保全。

烛之武以理服人,不靠武力,而是通过分析利益关系,使秦穆公意识到攻打郑国并非明智之举,从而达到“退秦师”的目的。这一事件充分展示了语言的力量和外交策略的重要性。

二、原文与译文对照表

原文 译文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国无礼,并且在外交上对楚国有二心。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危急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军一定会撤退。”
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郑文公听从了他的话。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还比不上别人;现在老了,实在没有能力了。”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郑文公说:“我没能早点重用您,现在情况紧急才来找您,这是我的过错。但郑国灭亡了,您也会受到牵连。”
烛之武乃入秦师。 烛之武于是进入了秦军大营。
秦伯说,与郑人盟。 秦穆公很高兴,与郑国订立了盟约。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派杞子、逢孙、杨孙驻守郑国,然后撤军回国。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狐偃请求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可以。如果没有那个人的帮助,我们到不了今天。”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依靠别人的力量却损害他,是不仁;失去盟友,是不明智;用混乱代替整齐,是不武。
吾其还也。”亦去之。 “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也撤军离开了。

三、结语

《烛之武退秦师》不仅是一篇生动的历史故事,更是一堂深刻的外交课。它告诉我们,在面对强敌时,冷静分析局势、善用语言和智慧,往往比武力更能解决问题。烛之武虽年迈,却凭借一席话改变了整个战局,成为历史上一位令人敬佩的谋士。

这篇文章至今仍被广泛引用,作为外交策略和语言艺术的经典案例。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