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然未勒归无计中的典故是什么】“燕然未勒归无计”出自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是词中一句经典名句。这句词不仅表达了边塞将士的思乡之情,也蕴含了深厚的历史典故。
一、典故来源
“燕然未勒”这一说法源自东汉时期的一段历史。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大将窦宪率军北击匈奴,追至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的杭爱山),大败匈奴,刻石记功而还。后来,“勒石燕然”便成为功业未就、不能归家的象征。
“未勒”即没有刻石记功,意味着战事未结束,功业未建,因此无法归家。“归无计”则表示归乡已无办法,只能继续戍守边关。
二、词句含义
在《渔家傲·秋思》中,“燕然未勒归无计”表达的是戍边将士面对敌军压境、战事未决时的无奈与忧思。他们虽有家国情怀,却因战事未平,无法归家,只能坚守边疆,表现出一种悲壮而坚韧的精神。
三、总结与对比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宋代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
典故来源 | 东汉窦宪北击匈奴,刻石燕然 |
“燕然未勒”含义 | 战功未立,无法归家 |
“归无计”含义 | 归乡无望,只能坚守边关 |
词句情感 | 表达边塞将士的思乡之情和无奈情绪 |
历史意义 | 展现古代战争背景下士人的家国情怀 |
四、结语
“燕然未勒归无计”不仅是对历史典故的引用,更是对边塞将士精神的真实写照。它提醒我们,在历史长河中,无数人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默默奉献,甚至牺牲生命。这种精神值得我们铭记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