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栌的意思是什么】“黄栌”是一个植物学名词,指的是一种常见的观赏性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它在园林绿化中应用广泛,因其秋季叶片变红而备受青睐。以下是对“黄栌”的详细解释和总结。
一、黄栌的基本介绍
项目 | 内容 |
拉丁学名 | Cotinus coggygria |
中文别名 | 红叶树、烟树、黄檀 |
科属 | 漆树科(Anacardiaceae)黄栌属(Cotinus) |
生长环境 | 喜阳光,耐干旱,适应性强 |
分布地区 | 中国北方及西南地区为主 |
花期 | 5-6月 |
果期 | 9-10月 |
二、黄栌的形态特征
- 树形:通常为灌木状或小乔木,高度可达5-8米。
- 叶子:卵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叶面绿色,秋季变为鲜艳的红色或橙红色。
- 花:小型,呈圆锥状花序,颜色淡绿或黄绿色。
- 果实:小而扁平,果皮干燥,成熟后呈褐色。
三、黄栌的用途与价值
用途 | 说明 |
园林观赏 | 秋季红叶极具观赏价值,常用于公园、庭院绿化 |
防风固沙 | 根系发达,适合用于水土保持 |
药用价值 | 叶片和树皮可入药,有清热解毒、止血等功效 |
木材利用 | 木质坚硬,可用于制作小型家具或工艺品 |
四、黄栌的文化意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黄栌常被视为秋日的象征,其红叶寓意着丰收与热烈。古代文人常以黄栌入诗,表达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与感慨。
五、总结
黄栌是一种具有较高观赏价值和实用价值的植物,不仅在园林景观中广泛应用,还在生态修复和传统医药中有一定作用。了解黄栌的特性与用途,有助于更好地利用这一植物资源。
如需进一步了解黄栌的栽培技术或品种分类,可参考相关植物图鉴或专业园艺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