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与陇头人的原文及翻译】一、
《寄与陇头人》是一首古诗,出自唐代诗人张旭之手。该诗通过描绘边塞的苍凉景象和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表达了对远方亲人深切的思念。诗中“陇头”指的是古代西北边地,常用于象征边关或边疆。全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具有浓厚的边塞诗特色。
本文将提供《寄与陇头人》的原文及翻译,并以表格形式进行清晰展示,便于读者理解与学习。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寄与陇头人,春来发故园。 | 寄给陇头的人,春天来了,故乡的花又开了。 |
水深鱼不食,山高鸟难攀。 | 水太深,鱼儿不吞食;山太高,鸟儿难以飞越。 |
何如南去雁,犹得向君还。 | 哪里比得上南方飞来的雁,还能回到你身边。 |
三、诗歌赏析
这首诗通过自然意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孤寂与思念的氛围。诗人借“水深鱼不食,山高鸟难攀”表达出距离的遥远与沟通的困难,进一步强化了“寄与陇头人”的主题。最后两句则以“南去雁”作结,寄托了诗人对亲人能够收到书信的希望,也暗示了边塞生活的艰辛与无奈。
四、结语
《寄与陇头人》虽短小精悍,却蕴含丰富的情感与哲理,是唐代边塞诗中的佳作之一。通过对原文与翻译的整理,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也能感受到古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厚情感。
如需进一步探讨该诗的历史背景、作者生平或同类作品对比,欢迎继续提问。